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

基督教特別反同 可能不過是近十年的事

封面故事:基督教反對同婚機率變遷

基督教自古以就按照天理,特別反同或反同婚嗎?至少在台灣,我認為「反同/反同婚神學」是在近十幾年,才逐漸被完整建構出的知識體系。這不是說基督教或聖經本身不反同,而是反同在台灣的基督教教義中,要成為一種「知識」,是近十幾年才有的事情。


會這樣說,一來有數筆相當可靠的實證數據指出這樣的現象;二來是如果對照基督教界關於同性戀討論的出版物,會發現反同論述幾乎是在這一二十年才出現;三來從教會界的行動來看,不過是近五年才開始產生反同的集體行動。而二、三在2016社會學年會的「宗教右派的祕境與除魅」論壇中,曾有討論過。那麼我就來提供 一 的實證數據。



按照天理的基督教「家長」 (取自民視綜合頻道


如果基督教的「反同/婚神學」是在近一二十年才成為知識,那麼在一二十年前,基督教徒與非基督教徒對於同婚、同性戀的態度應該相異無幾。正好,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[1]1991、2012、2015都有關於同姓婚姻的題目,用詞與選項雖稍有不同,不過應不致於影響分析,後面會做更詳細的題目校度說明。


  • 同性戀的人應有彼此結婚的權利(1991):非常同意、同意、無意見、不同意、非常不同意
  • 同性戀者也應該享有結婚的權利(2012):非常同意、同意、無所謂同不同意、不同意、非常不同意
  • 同性戀的人應有彼此結婚的權利(2015):非常同意、同意、不同意、非常不同意、無意見(訪員不主動揭露此選項)


由於2012與2015時間過近,我直接視為同一個時間點。另外為了處理選項不一致的問題,我把選項合併為「不同意」與「同意+無意見」的二元變項。這樣就能使用邏輯迴歸分析,探討「反同婚」相對於「非反同婚(含無意見)」的勝算。廢話不多說,直接來看下面跑出來的模型吧。

看到迴歸大怪獸不要怕,下面有視覺化圖表。

性別、世代、教育程度、城鄉、婚姻狀態這些變項我都有做控制,不過礙於版面以及本次探討的主題,就不特別秀出來了。在模型(1)中,基督教反同的勝算相對無宗教顯著較高;但是當模型(2)加入宗教與調查時間的交互作用後,基督教的顯著性消失。這意味著在1991年的時候,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對於同姓婚姻的態度,並沒有明顯的差異;而這個差異要來到2012/2015年才出現。

而模型(3)與模型(4)是用另外一種宗教編碼方法,直接分為基督教與非基督教,結果並不改變。



看不懂迴歸報表沒關係,看下面視覺化的圖表。x軸是1995年與2012/2015年兩個調查時間點,y軸是反對同婚的機率(有控制其他條件為相同情況)。塗色部分則是95%的信賴區間。當Probability超過0.5意味著比較傾向反同婚。

這兩張圖示應該夠清楚說明何謂「基督教特別反同,不過是近十幾年的事」了吧。

不同時間各宗教反同婚機率

不同時間基督教反同婚機率
機率計算方式:控制變數以平均值帶入,最後將勝算轉換為機率。


如果我們把模型改成「同意同婚」相對於「非同意同婚(含無意見)」,結果仍然一樣,基督教到了2012/2015年對同婚的態度,才與其他宗教有所差異。這個模型確保了「無意見」的編碼方式,並不會影響到結論。





此外,還有更多的實證數據都指向相似的結果,中研院社會所鄭雁馨老師在2016年的一篇期刊"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ity in Taiwan, 1995-2012",就已經發現類似的現象,不過她沒有對此多做討論。

她使用的資料並非社會變遷調查資料而是「世界價值研究調查」,問題則是「你覺得同性戀是正當的嗎?(1-10)」。不同的資料、不同的問法,結果依然相似,讓我們能夠更相信這個這個推測。

如上圖,比較Model 3 與Model 5,同樣要到2012年,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對同性戀的態度才出現差異。


最後提醒一下,所謂的「基督教到近十幾年,對同性戀的態度才與其他宗教產生差異」,這樣敘述可能更為精準:「十幾年來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日漸開放,唯基督教始終保持二十年前的態度」。而使這個態度維持的原因,我猜測跟近十幾年來反同知識的建構相當有關。



是說這篇文章有點難,可能不能上廁所看,不然會澇賽(làu-sái)或便秘。


註解 [1]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是每年中研院社會所執行的大型調查計畫,其資料品質、抽樣方法、訪員訓練、訪問方式都是台灣數一數二好的調查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